close

  俗語中把不務正業的婦女稱作「三姑六婆」,姑和婆本來是親屬之間的正常稱謂,為什麼會含有貶意呢?

    「三姑六婆」出自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的《南村輟耕錄》一書。「三姑」是指尼姑、道姑、卦姑;「六婆」是指牙婆、媒婆、師婆、虔婆、藥婆、穩婆。

    尼姑是中國民間對女性佛教徒的俗稱,佛教教義中並沒有這個稱謂,正式稱謂是比丘尼,是已經受了具足戒這種佛教戒律的女性修行者,未受具足戒的女性修行者稱為沙彌尼。東漢時已經有了女性佛教徒,但是還沒有「尼姑」這個稱謂。東晉時期有個叫阿藩的女人出家,被人呼作「尼姑」,直到此時才有「尼姑」之稱。道姑即是女道士,卦姑是以占卜、算命維生的女人。古代社會是男權社會,女人應該足不出戶方為守婦道,而尼姑和道姑出家修行,卦姑行走江湖,向來被視為異類。宋元以來,市民階層興起,粗俗文化大行其道,尼姑、道姑和卦姑更是成了男人們攻擊、汙衊的對象。

    牙婆是介紹人口買賣從中牟利的婦女,買賣經紀人和仲介稱「牙」;媒婆大家都知道;師婆就是巫婆;虔婆是妓院的鴇母;藥婆是女巫醫;穩婆是接生婆。「六婆」本非不良分子,但由於她們見多識廣,又能深入良家婦女家庭,為了牟利,常常用欺騙手段,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,「三姑六婆」也成了一個蔑稱。

    清朝李汝珍的小說《鏡花緣》:「吾聞貴地有三姑六婆,一經招引入門,婦女無知,往往為其所害。」這是一種偏見,卻也是當時存在的真實現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神仙教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